2025年6月15日下午,由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主办的“企业犯罪年度报告发布会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与刑事风险控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成功举办。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姜伟,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江必新,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何晔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原书记刘玉宏,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梁迎修,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樊崇义等众多法学界权威人士及相关领导齐聚一堂。北京市乾坤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琚存旭参加会议,并应邀在实务座谈环节就“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理解与适用”发言。
琚存旭主任首先对主办方的邀请表示感谢,对《中国企业犯罪研究报告》的发布表示祝贺,并从三个方面简述了《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时代意义与实施关键。
琚存旭认为,该法是对过去四十多年涉及民营经济政策、方针、态度、舆论等一系列社会深层次问题的阶段性总结,核心在于解决民营经济从业者的信心问题。回顾过去四十多年,民营经济时常受政策环境与社会舆论波动影响,相关政策在执行层面“时紧时松”,导致民营经济在总体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波动。该法对既往经验进行了总结并给出阶段性结论,对于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可谓“及时雨”。相信在国家一系列鼓励措施的推动下,民营经济有望迎来新一轮蓬勃发展。琚存旭指出,民营经济从业者普遍关心法律和政策的稳定性问题,全社会亟需在理论和顶层设计层面实现创新发展,给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舆论环境,让民营经济从业者树立长期发展信心。
琚存旭强调该法的难点在于实施。该法要求对民营经济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共同发展,“平等”与“共同”是关键所在。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平等”“共同”的文化底层逻辑建设任重道远,全社会仍需继续解放思想。因此,要贯彻该法“平等”“共同”精神,必须从三个方面落实:一、该法实施后,各行各业虽积极组织学习和研讨,但范围显然不够,各级政府和国企要带头学习和贯彻,要将全社会的思想觉悟,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和法律原则上来。二、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全方位补充和修订。该法中大多数措施由来已久,但因缺乏配套机制而被“束之高阁”。当下,社会各方需要解放思想,从顶层设计上寻求突破,并广泛运用新技术保障这些措施落地实施。三、破解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配置不均衡难题,高度关注区域营商环境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制约。胡焕庸线以东各省的全方位社会发展状况充分揭示了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差异。
琚存旭建议在社会管理和运转的各领域尽快研究出台典型案例,通过具象的实例推动法律的有效实施。通过典型案例为法律的理解和适用提供明确指引,帮助政府和市场主体更好地遵循法律要求,确保法律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性和公正性。